快速時尚與服飾文化的代價
一項對於大規模服裝產業所帶來傷害的調查,以及來自民間的一項全球性運動──試圖藉由恢復傳統的生產方法、推出可持續發展的尖端技術以改革現況。
在 《奢華》(Deluxe)一書中,暢銷書作者與時尚記者達娜.湯瑪斯帶我們走訪奢侈時尚的演變過程;在《眾神與國王》(Gods and Kings)中,她揭露了壞男孩時尚的兩個銜接點,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與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在《時尚大熔爐》(Fashionopolis)這本新書中,她將時尚的全球化後果一一攤開在讀者眼前。
全球化使得衣服更容易取得、更加廉價,帶動了快速時尚的風潮。在這個快速時尚的時代,服裝業每年生產出八百億件新衣,並且雇用了地球上六分之一的人口。雖然對消費者來說很經濟實惠,但這股趨勢使我們購買只會穿上幾次的衣服,然後繼續購買更多、更多的衣服(多到需要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來幫忙整理衣櫥)。在這股趨勢背後,則是全球低薪酬勞動力的濫用、對藝術與製造業的誠信之漠視、對環境的汙染、以及塞滿我們垃圾掩埋場的無法生物分解物質之積累。
達娜.湯瑪斯走遍世界各地,調查這個貪求利潤的全球化供應鏈所造成的損害:血汗工廠、惡化的生態環境、過度消費、浪費、以及創意的枯竭。然而,就像慢食運動,更精明、更有良知的消費者與製造商,開始使用對環境造成傷害較低的材料所製造的本地生產服裝,試圖扭轉這股全球的快時尚潮流。
達娜逐一檢視了這些在全球逐漸生根的趨勢,從史黛拉.麥卡尼(Stella McCartney)與李維斯(Levi's)到專售名牌的購物網站Moda Operandi與名牌衣裙的租借網站Rent the Runway,強調大大小小的公司皆朝著永續生產的模式邁進,讓我們知道什麼是能夠將自己打扮得時尚(stylishly)又不自私(selfishly)的方法。
一件衣服是否準備好推出上市銷售,是一個遠比我們所能想像更複雜、更重要的問題。本書迫使我們重新檢視下列問題: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所穿著的衣服,它們是在哪裡、由誰以什麼方法製造出來的,以及如何魚與熊掌兼得──亦即如何在減少傷害的前提下,也能看起來很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