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的中文書
英美暢銷排行榜

 

非文學類
更新日期:
2019-03-08
Murder Isn’t Easy: Agatha Christie’s Forensics
Carla Valentine
Sphere
Apr. 2020
368 pp
書籍編號:
03-11070
已有電子書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已授權英、美、俄、德、波、芬、日、中簡等8國語言!
★英亞馬遜暢銷毒理學#4;家庭與生活藥理學#7;女性歷史#15
★《衛報》、《Prima》雜誌好評盛讚!

《Murder Isn’t Easy》以專業病理鑑識角度,趣味剖析犯罪小說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筆下的謀殺橋段如何破天荒運用現代鑑定科學概念,讓讀者一覽鑑識科學的神秘面紗。全書預計7-8萬字,排定2020年阿嘉莎.克莉絲蒂首部作品《斯泰爾斯莊園奇案》(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百年紀念前出版,歡迎索稿審閱!


鑑識科學在熱門影集如《謀殺犯的形成》(Making of a Murderer)、《小說家弒妻案》(The Staircase)等犯罪紀實常扮演破案關鍵角色,但鑑識技術可未必現代專屬。身為法醫病理鑑識人員,作者以科學鑑識角度剖析經典犯罪小說家阿嘉莎.克莉絲蒂各大故事場景,展示早在鑑識科學建立前,阿嘉莎如何跨時代地運用鑑識手法。事實上,阿嘉莎1923年出版的《高爾夫球場命案》(Murder On The Links)首次提出現代鑑識科學習以為常的「犯罪現場」一詞。1936年出版的《ABC謀殺案》(The ABC Murders)更是第一本運用「連環殺人犯」概念的文學作品:阿嘉莎極有可能受到開膛手傑克的案件啟發,進而創作《ABC謀殺案》。

《Murder Isn’t Easy》書中點出阿嘉莎小說如何應用指紋、槍枝彈道、筆跡、痕跡鑑定、驗屍、血跡噴濺與毒物學等技術,在小說中正確(或誤用)鑑識學知識、交織犯罪橋段與刻劃兇手,重點包含:

◎ 十九世紀發現指紋不但獨一無二(具有相同DNA的雙胞胎指紋也各異)與建立指紋資料庫搜尋的可能性:1902年英國首次運用指紋辨證抓到兇手,指紋鑑識發展進程如何反映在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中。

◎ 痕跡鑑定:你或許想過現代鞋子大多是工廠大量製造,不少人與兇手穿著相同的鞋子,「足跡」如何定罪?事實是:就算鞋子相同,但足跡不但透露鞋底磨損狀況、更洩漏個人獨有的步行模式。阿嘉莎《13個難題》(The Thirteen Problems)、《聖誕奇案》(Hercule Poirot’s Christmas)、《問大象去吧》(Elephants Can Remember)等作品更鉅細靡遺提及足跡鑑定。

◎ 血跡噴濺鑑定:血滴噴濺形狀、模式與數量不但透露犯案工具(如使用槍枝、刀具或者毆打致死),進而推理受害人與兇手施暴時的站立位置與角度。《13個難題》之一的《血染人行道》(The Blood-Stained Pavement)與《麥金堤太太之死》(Mrs. McGinty’s Dead)等作品都提及血跡鑑識關鍵。柯南.道爾(Conan Doyle)甚至早在血液鑑定問世前,讓主角福爾摩斯率先在《A Study in Scarlet》(血字的研究)提及應用化學藥劑判別血跡的創新想法。

◎ 「下毒」大概是阿嘉莎最偏好的謀殺手段:高達83部作品(如《斯泰爾斯莊園奇案》等書)都廣泛穿插藥物與毒物學知識。這其來有自:一戰時,阿嘉莎曾任職藥房工作,陸續參加藥劑師學會的檢定考試。現代藥學期刊甚至褒讚阿嘉莎作品「展現小說創作難得一見的正確毒物知識」,顯見阿嘉莎藥學的深厚訓練。

當犯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作者穿插鑑定發展小知識與闡述基礎鑑定方法、模式與概念,靈活呈現阿嘉莎筆下的謀殺案件,讓艱深的鑑識科學躍於紙上,輕鬆易懂更趣味橫生!

 

● 作者簡介

Carla Valentine 大學主修鑑識科學,過去近十年專門負責驗屍與法醫病理鑑定,曾與著名節目「驗屍紀實」(Autopsy)主持人迪克.謝菲爾德(Dick Shepherd)博士合作,目前擔任病理解剖鑑識人員,兼任英國惠康收藏博物館(Wellcome Collection)鑑識學展覽顧問,並籌畫拍攝YouTube 「鑑定尋兇」(The Forensics of Cluedo)系列影片,著作包含高居亞馬遜「鑑識科學」(Forensics)類第一名的《我的解剖人生》(Past Mortems,木馬出版)。

 

● 媒體報導

Fascinating - Prima

Engaging and informative -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