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學類
更新日期:
2019-02-20
The Poison Squad: One Chemist's Single-Minded Crusade for Food Safety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Deborah Blum
Penguin Press
September 2018
352pp
書籍編號:
03-11033
已有電子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獲選《紐約時報》值得關注好書

一位化驗師在二十世紀初始專心致志的食安運動

出自普立茲獎得主、《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黛博拉.布倫姆(Deborah Blum)之筆,一段敘述食物在美國如何變得安全無虞、以及以偉大的哈維.華盛頓.威利(Dr. Harvey Washington Wiley)為首的英雄們的奮鬥如何改變世界的戲劇性真實故事。

直到十九世紀末,食物曾是危險的,甚至還可能致命。「牛奶」可能含有通常用於屍體防腐處理的甲醛、腐壞的肉類會摻入製藥化學品水楊酸、以及本是清潔劑的硼砂,以延長保存時間。這類情況絕非意外,當時的食品公司大都樂於擁抱工業化學品的崛起,也會明知故犯地銷售有害的產品。他們絲毫不受政府法規、基本安全規範、甚至標籤條例的監督,為了追求利潤不惜犧牲消費者的健康。

某些研究估計光是在紐約市,每年就有成千上萬的兒童死於「防腐劑牛奶」。有鑒於此,公民、活動家、記者、科學家、及女權團體開始發出改變的呼聲。但即使歐洲已經實行開始實行種種保護措施,美國的企業就連最輕微的法規也不讓通過。到了1883年,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化學教授哈維.華盛頓.威利被指派為美國農業部的主任化驗師,帶領部內化學局開始有系統地調查食物與飲品相關的弊端,甚至以一群後來被稱為「試毒大隊」的年輕人進行了驚人的人體實驗。

接下來是一場大規模的抗爭,持續了整整三十年。勇敢的威利教授不屈不撓地為食物安全及消費者保護請命,與他攜手奮鬥的夥伴還包括揭露芝加哥屠宰場駭人真相的扒糞記者厄普頓.辛克萊(Upton Sinclair)、當時全國最知名的食譜作家芬妮.法默(Fannie Farmer)、以及少數積極宣揚純淨食品(pure food)的食品製造業者之一的亨利.約翰.亨氏(Henry J. Heinz)。最後威利教授成功改變歷史,讓《1906年純淨食品藥物法》(Pure Food and Drug Act of 1906)終於得以通過,因此這條法案也常被稱為「威利法案」(the Wiley Act,或"Dr. Wiley's Law")。

布倫姆以正義的氣魄與筆調,寫出了這段「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不朽佳話,讓讀者理解這些先人如何貫徹自己的道德要求,以清新明晰的思路對抗貪婪的企業及腐敗的政府,而他們的奮鬥故事,對如今仍面對許多社會及政治挑戰的我們依然適用。

 

● 作者簡介

黛博拉.布倫姆(Deborah Blum),於麻省理工學院擔任騎士科學新聞課程(Knight Science Journalism Program)主任、及學術網誌《Undark》編輯。曾於1992年以根據一系列靈長類研究寫成的《猴子戰爭》(The Monkey Wars)獲頒普立茲獎,其他尚著有《落毒事件簿》(The Poisoner's Handbook,台灣商務出版,現絕版)、《幽靈獵人》(Ghost Hunters)、《愛在暴力公園》(Love at Goon Park)、以及《腦性別》(Sex on the Brain)等書,並為《紐約時報》、《連線》、《時代雜誌》、《發現》、《瓊斯夫人》(Mother Jones)、《衛報》、及《波士頓環球報》等刊物撰文。布倫姆也是全國科技作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前會長、美國科學促進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會員、及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終生院士。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