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大師暨建築教育家──華特.葛羅佩斯(Walter Gropius)的畢生故事!
華特.葛羅培斯是一名著名德國建築師,也是現代設計學校先趨包浩斯學院的創辦人,為當代設計教育、建築教育開創了新視野。
包浩斯(Bauhaus)的概念,字面意思是「建築房屋」。年輕的葛羅培斯,設計包浩斯的想法源於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歷。當時他在西部前線擔任騎兵軍官,對自己所經歷的毀滅性場面的反應是:毅然地決心「從零開始」。「只有對設計和建築有新看法,才能讓一個支離破碎的文明重建自己。」秉持此想法的華特,其願景就是為人民提供一種民主的藝術理念:讓每個人都能共用這種為了社會進步而設計的藝術。
包浩斯美學,意味著清晰、銳利的角度和直線。1910-1930年間,葛羅培斯身為歐洲現代藝術與設計的中心人物,一手領導的包浩斯學院也代表著快樂、實驗、創造自由。他當時網羅了瑞士裔的德國籍的畫家保羅.克利(Paul Klee)、俄國藝術家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等知名藝術設計家到校任教,積極培育人才。直到1933年希特勒掌權後,葛羅培斯的處境越來越不穩定。納粹反對包浩斯所代表的一切,將之關閉。葛羅培斯的信仰和他的分歧讓他別無選擇,只能離開德國。
葛羅培斯的故事是一個世紀的流放與衝突,在本傳記中清晰而詳實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