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用電器到人工智慧:一部機器的文化史。
我們每天的情緒都形同在搭雲霄飛車:一方面渴望數位化,一方面又對這未知的冰冷力量心懷畏懼。但鮮少有人知道機器這冰冷的力量是從哪裡來的。
文化理論家馬丁.布克哈特指出,人類很早就開啟了數位化的大門,數位時代早在1746年就已經開始。諾萊特神父(Jean-Antoine Nollet)發現電力的即刻效果、約瑟夫.瑪麗.雅卡爾(Joseph Marie Jacquard)參與研發可以孔卡編寫程式的紡織機、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發明分析機(analytical engine),都為現代電腦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數位化的推手不是數學,而是人類的欲望及渴求。作者認為電腦不該被視為一種機器,而是一種將在我們的未來留下足跡的室內遊戲。讀完本書,感覺彷彿上完一堂機器文化史速成班。
《數位化簡史》(Eine kurze Geschichte der Digitalisierung)適合推薦給喜愛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 及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著作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