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韓德爾與神曲彌賽亞:宗教情感與音樂合一的非凡之作
1741年,神曲《彌賽亞》(Messiah)誕生了。其意指「救世主」,是巴洛克作曲家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僅花費24天,創作期間足不出戶、殫精竭慮,沉浸在文思泉湧的靈感中所完成的曠世鉅作。
其富有韻律的朗誦調、吟唱調、詠嘆調結合華麗合唱被眾人視為神劇的代表,歌詞結合對耶穌基督的誠摯信仰,更成為所有古典曲目中最受喜愛的頌歌之一。
隔年,《彌賽亞》在都柏林費夏布街尼爾茲音樂廳首演,門票搶購一空,就連當時的英皇喬治二世亦親臨劇院。韓德爾逝世後,該曲目在倫敦也受到了極大的歡迎,不斷的在英國及世界各地的節日中作為慈善節目演出,也成為英國民族文化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著名的獲獎傳記作家喬納森.基茨(Jonathan Keates)在書中講述了彌賽亞的歷史故事,包括彌賽亞在啟蒙時代首次演出帶來的舉大迴響及其地位、著墨於清唱劇本身與靈性間的關係,並探討了在韓德爾去世後該曲目如何延續至今成為古典音樂中的經典。
這本書絕對是每位古典音樂迷的必讀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