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 in the Sky》結合歷史、流行科學和深入的調查報告,揭示有關很久以前小行星衝擊地球的新發現,而未來也持續會有小行星流向地球,人類有必要作好準備預防小行星帶來的災難。
本書作者指出,地球面對被彗星或小行星撞擊的潛在災難,但唯一的問題是什麼時候。
隨著時間推移,世界上每個國家在某一時間都曾被小行星撞擊,許多國家目前仍參與「行星防禦」的追綜計劃,並在必要時嘗試改變接近地球小行星的方向。與此同時,科學家正偵察會損害我們的物體,如果發現它們體積足夠大到穿透大氣層而沒有被燒毀,必須找出解決方法。
縱觀歷史,地球被小行星和彗星撞擊,幾乎發生在每個國家,包括:
√ 17世紀,義大利近羅馬地區遭小行星撞擊,強度如廣島原爆一樣。
√ 位於瑞典的Siljansringen是一個32英里闊、近圓形的領域,相信是3萬8千多年前一夥行星或彗星撞擊的結果,是地球歷史上五個主要滅絕事件之一。
√ 在1千4百萬年前,一夥大概一英里闊的行星撞擊現時德國的巴伐利亞地區,造成了15英里直徑的缺口。
√ 西班牙是「近地天體」(NEO)偵察和追踪的主要成員之一,在2013年,位於格拉納達(Granada)的薩格拉天文台(La Sagra Observatory)發現一夥有1000英尺闊的小行星在地球17,000英里外略過。
√ 在2011年,中國的岫岩滿族自治縣發現一個約一英里闊的圓形缺口,是中國首個被證實由行星或彗星撞擊而成的缺口。
√ 對於最具名氣的巴林傑隕石坑(Meteor Crater),5萬年前由行星撞擊而成,為科羅拉多高原造了一個一英里闊的酒窩。
此外,法國、英國和韓國都同樣在歷史上遭過星體的衝擊。
在書中,作者細說這些一個又一個隕石坑告訴了我們什麼樣的事實。在1900年早期,人們近距離研究隕石坑,仍相信它們是火山活動所造成,但事實上,巴林傑隕石坑和其他類似的缺口是一種啟示,告訴人類這都是太空物體造成,也是現代對恐龍滅絕較被接受的理論,並開啟了行星觀察的新領域,而近年變更充滿緊迫感。
作者回顧過去行星撞擊地球的歷史,又展示科學家們觀察一夥彗星撞擊木星的影響,造成木星上出現7000英里闊的巨大傷疤,這個隕石坑只是較地球的直徑7900英里小一點,作者還訪談了現代多位行星追踪者和防禦計劃的專家,包括美國首位行星防禦官(Planetary Defense Officer)。
這是一本大眾科普書,作者不是要引起恐慌,他希望藉著此書讓讀者了解宇宙的天體奇觀,並了解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為可能出現的地球危機作出的努力,以及我們身處的地球與浩翰宇宙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