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處的世界正在滋長一種改變世界的新型活動——公民積極行動。
身為美國最具公民意識的團隊(該團隊由紐約市多個知名機構提供資金支援,展開多個節能環保專案)的重要成員之一暨本書作者Jonathan Tisch致力獻身於「公民積極行動」,其關鍵在於利用創意的力量,解決似乎不可能的問題。
書中收錄無數個「奇蹟」,帶領我們認識這些人如何透過「一個人」的微薄之力,造福「一個社區」乃至擴散到「一個世界」。
● Scott Harrison
經營一家紐約酒吧有十年了。在他產生放棄過著現有自私生活的念頭後,於2004年加入一個醫療組織,跟隨他們前往非洲貧窮部落,一路擔任攝影志工。當時它才發現:當地人民生病的病因有80%是飲用不乾淨的水,而每週因飲用不乾淨水致死的人數達4.2萬人,其中有90%是五歲以下孩童。據統計,全球有11億人無法飲用乾淨水源。這個驚人統計數字給予他極大刺激,決定創立一個慈善組織解決貧窮國家的飲水問題。他於2006年創辦「上善若水」(Charity: water),為衣索比亞的缺水問題募款。他的籌款方式很特別。他在自己當天,邀請朋友同事,並希望朋友將購買禮物的錢捐給「上善若水」,再者在社會媒體號召下打出自己每捐一筆錢就能幫助貧窮人喝到乾淨的一口井。慈善組織「上善若水」已經募得700萬元,在14個國家完成1,300多個供水項目,幫助超過100萬人解決用水飲水問題。
● Steffi Coplan
身為一位業餘音樂家,他發起一項「從大街到百老匯」的活動,幫助市區公立學校的孩子們展現其隱藏的音樂天賦。
● Eric Schwarz
他起初與五年級學生交流,幫助他們動手出版校刊。之後,他發起了「公民學校」(Citizens Schools)運動。這間學校將所有自願參加活動的建築師、律師等人分配到五個州,在孩子們課後時間教導他們一些學術技巧。隨著數以萬計的「外部人才」帶進教室後,這項運動也讓我們重新定位教育的內涵——到底誰可以被稱為老師?
本書透過這些激動人心的故事,讓我們瞭解到目前全新的「公民積極行動」正在逐漸改變「社會變革」的設想。例如,「公民積極行動」不僅向窮人施捨米粥,更深入挖掘導致饑餓的根本原因。他們不單是從事慈善工作為目標,更試圖進行制度改革、觀察導致人類貧富分化的機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