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為「微笑」是與生俱來的,沒有歷史的淵源,那可就錯了!
在《微笑革命》這本書中,讀得們將驚訝的發現,在西方文明發展歷程中,微笑的藝術,一直要到了18世紀末期的法國,才會被人們發現。
今日西歐國家都崇尚微笑,但在古早時候,微笑是會被皺眉以對的。當時的人們深信失去牙齒是不得不然的宿命,因此口腔裏面的景象往往十分具有視覺衝擊性的。那個時代的社交禮儀,多數不贊成在社交場合裡,張開嘴巴表達感情,張口微笑更被認為是沒有禮貌的低層階級才做的事。
然而就在18世紀晚期的巴黎,這些陳年傳統開始改變,反映出人們表達情緒的方式開始大幅度的改變。符合現代標準的「完美微笑」出現了:張口微笑,表現出具有美感的外在形象、表達個人特色以及展露白色牙齒。
然而這其實跟社會其他方面的轉變有關,包括禮貌行為的準則、所謂「理性」的嶄新標準、自我風格的展現方式、以及現代牙醫技術的普及,這些變遷都促使人們改變了對於微笑的觀念。不過,如果法國大革命當時面帶微笑起事,他們臉上的笑意也很快就被革命之後恐怖統治的領袖抹去。直到20世紀,露出白牙齒的微笑才又重新被大眾接受,成為個人形象的一種展現方式。
在這本引人入勝又極具原創性的文化史書籍中,作者Colin Jones橫跨藝術、文學、文化發展到科學、醫藥、牙醫學各領域的歷史,為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臉部表情-「微笑」-訴說它獨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