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Yale University Press)九月出版;英(Allen Lane/Penguin)七月出版。
總體經濟學中無法解決的問題
經濟學中的主流觀點認為貨幣與政府在經濟生活中應該只扮演很小的角色,認為貨幣不過就是交易的媒介,而經濟的結果最好交給「市場中看不見的手」。羅勃特.史基德斯基則認為,無所不在的不確定性反而讓貨幣與政府在市場經濟中成為重要角色。
過去,奉亞當.斯密為正統的經濟學者不斷強調不加干預才是正確做法,但是1929-1932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讓這些所謂的正統經濟學者閉嘴。政府、雇主和工會三股勢力之間形成的恐怖平衡讓凱因斯派經濟學順勢崛起,成為西方國家新的政策指標。但是,到了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又讓凱因斯派政策失寵,回歸到小規模的新古典正統派。30年後,2008年的全球金融崩盤實在太過嚴重,足以動搖復興的古典正統經濟學,但奇怪的是,這件事沒有發生。政府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採取了凱因斯派的方法,結果化解了危機,過去崩盤的正統學又復辟了,雖然不如往日風光卻也不失傲骨。自2008年以來,不再出現什麼新的「大概念」,而正統派仍保有其影響力,實行著懲罰性的節儉作法,讓我們的全球經濟依舊無精打采。
這本書旨在讓讀者能夠熟悉凱因斯「大概念」的核心元素。書中指出,大部分的經濟正統學派其實根本不如他們自稱的那般科學,希望藉此讓新一代的經濟學者能夠大膽掙脫他們的概念牢籠,讓貨幣與政府在經濟學的舞台上扮演起他們應得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