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性戀,所謂的「缺乏」性傾向,在現代文化中的代表性極為不足,對許多人來說,也仍然是個難解的謎。然而性慾,當然始終──可說是無時無刻──都與我們形影不離。
陳安琪的《無性戀:無性戀如何形塑我們的文化》(ACE: How Asexuality Shapes Our Culture)是第一本探討當今社會中何謂「無性」的書。或許更重要的是,本書提供了非無性戀者(約占98%的總人口)如何在各種情境中處理他們自身關係的新工具。陳本身即為一位無性戀者,她大聲疾呼將無性戀公諸於世並正常化的重要性;藉著理解無性戀者如何成功建立、處理他們的浪漫關係以及,沒錯,性關係,我們其他人也可以學習用一種新的角度去看待性慾及其多樣化的呈現。
本書結合了自傳、報導與評論,是社會學的一本重要新作,深入探討一種初萌芽的次文化,也是探討錯綜複雜的人類性慾之一項深具教育性、不可或缺的初步嘗試。
本書章節:
第一、二章開始敘述作者第一次的戀愛關係,利用它來解釋無性戀的基本概念,並提及愛與性的文化史,以及長久以來的執念──咸認性慾低下是一種須以醫藥方式加以治療的失調病症。
第三章透過鏡頭審視無性戀與女權運動如何產生交會,分析在這一次的戀愛關係中所浮現的問題。
第四章是關於無性戀在哪些方面影響個人認同,這部分涵蓋了無性戀在大眾文化與歷史中的表現,評論那些帶有這類描述而傳送給每個人的訊息。
第五章將此擴展至無性戀在現實生活中的經驗,包括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與眾不同、別人如何看待他們、無性戀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以及無性戀如何與種族和性別產生交集。
第六章關注於政治以及無性激進主義的要求。
第七、八章以更具體的方式來解決無性戀的問題,亦即約會、關係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