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上作者的Ted Talk演講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ykzg5UUlo
一段不見盡頭、不知生死的旅程,《The Girl who Smiled Beads》媲美《為了活下去》。
克萊曼婷.瓦馬利亞(Clemantine Wamariya)6歲時,她的父母就開始壓低音量講話,鄰居一個接著一個消失,她會聽見震耳欲聾的可怕聲響,哥哥跟她說那是「打雷」。1994年,她和16歲的姊姊克萊兒經歷了盧安達大屠殺,與家人失散,自此展開一場逃難生涯。
接下來的6年,她們在7個非洲國家間顛沛流離,尋求庇護,總是忍飢挨餓,遭到囚禁和虐待,又或是待在難民營忍耐,或忍受不了而逃離難民營;她們發現了意想不到的仁慈,也目睹了冷血的殘暴。兩姊妹不知父母是生是死。
克萊曼婷12歲時,和姊姊進入了美國的避難所,從那裡展開另一趟人生的旅程。多年來,克萊曼婷忘不了那段經歷,自覺自己活得不像個人,為了重拾自己的靈魂,她開始挖掘自己的過往,了解當時發生了什麼事。
《The Girl who Smiled Beads》捕捉戰爭的真實代價和戰爭殘餘的衝擊:什麼被永遠摧毀了?什麼還能修復?記憶有多脆弱;別人把你視作破碎的人,令你感到迷惘——他們認你需要也想要被拯救。然而,這本書要傳達的不僅是戰爭的無情,還有自身的經驗和我們打造的生活,而這一切仍在發展,並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