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的中文書
英美暢銷排行榜

 

非文學類
更新日期:
2020-11-11
A Cure for Darkness
Alex Riley
Ebury Press
Feb. 2021
320pp
書籍編號:
03-10037
已有電子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已授權英、美(Scribner)、中簡,3國語文!
★美國亞馬遜醫用心理學歷史暢銷#61、大眾心理學歷史#65

《黑暗療法》(A Cure for Darkness)是一部探究憂鬱症療法的歷史,以及作者個人與憂鬱症對抗的回憶錄。本書的源起是一篇作者為「The Open Notebook」網路平台寫作的文章,談論他作為科普作家對抗憂鬱症的情形,結果成為平台上最受歡迎的文章,留言回應的讀者包括《自閉群像:我們如何從治療異數, 走到接納多元》的作者史提夫.希伯曼(Steve Silberman),他更承諾為本書撰寫前言或推薦詞,表達他對本書的支持。

2015年Alex Riley在一連串的精神崩潰後,被診斷出罹患憂鬱症。醫生開出的處方包括認知行為療程,還有每天必須服用「舒憂」(Citalopram)錠,這種「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是最新的抗憂鬱藥。雖然這些治療對艾力克斯的憂鬱症有所幫助,但是卻帶來了相當嚴重的副作用,而且精神崩潰的狀況仍舊持續發生。

作者不禁開始思考,這些憂鬱症的藥物及療法究竟為何存在?隨著憂鬱症越來越普及,為此病症所苦的人們又該怎麼辦?因此他開始寫作本書,從個人私密的觀點探索憂鬱症療法的歷史──從19世紀晚期在德國開始有心理醫生的出現開始、到「百憂解」帶來的革命,以及未來線上心理醫生及迷幻劑療法的可能性。本書以一系列的事件的發展敘述這段歷史,例如最早發現抗憂鬱劑的科學家如何因起司過敏而死,或是今日有些病患開始接受以迷幻磨菇作為另類療法。書中充滿了迷人的故事,非常引人入勝。

除了對於憂鬱症治療歷史的敘述之外,本書也是一部家族歷史,不只作者自己正與憂鬱症搏鬥,作者的祖母也是,由於憂鬱症可能經由基因遺傳的特性,因此作者也試著了解他的子女未來患病的可能性。

Alex Riley是一位體貼而充滿同理心的作者。本書對於任何與憂鬱症相關的人士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是熱愛醫學科普書籍《停不下來的人:強迫症,與迷失在腦海中的真實人生》(The Man Who Couldn’t Stop)、《自閉群像:我們如何從治療異數,走到接納多元》(Neurotribes)、《瘟疫求生指南》(How to Survive a Plague)的讀者們不容錯過的作品。

 

● 作者簡介

艾利克斯.萊利(Alex Riley),是一位屢獲殊榮的科學記者,為《BBC在線》與《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等出版品撰稿。2019年,他因報導辛巴威(Zimbabwe)哈拉雷(Harare)的基層心理健康服務──被稱為「友誼長凳」(Friendship Bench)──而獲得英國科學作家協會(Association of British Science Writers)頒發的最佳特寫獎。他的第一本書《黑暗療法》(A Cure for Darkness)由英國出版社Ebury Press和美國出版社Scribner出版。著手撰寫的新書《生命的極限》(Life at the Limit)的靈感,借鑒了艾利克斯的學術背景:他擁有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動物學學位,並於2014至2015年間擔任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的研究人員,研究現存與絕種魚類的多樣性。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