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皮包裡至少有一張信用卡。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信用卡的普及不僅為商貿往來帶來便利,也養成人們「先享受後付款」的依賴,導致人們逐月透支,債台高築。從《Collateral Damaged》一書中,作者詳述儲蓄者如何在無形中成為消費者、華爾街又如何利用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製造「有毒證券」及如何讓全球經濟帶來揮之不去的陰霾。
本書作者是知名金融財經作家,尤其對華爾街歷史和發展瞭如指掌。就當今的金融海嘯,最根本問題來自信貸危機所引發的連串骨牌效應。正如書中引述馬克吐溫的評論:「如果一個人欠銀行1美元無法償還,這是個人惹上麻煩;但如果他欠銀行100萬美元無法償還,有麻煩的就是這家銀行了。」一語點出信貸的核心問題。
作者指出:馬克吐溫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銀行家會採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例如作為借款人的銀行可能會把債務打包賣給其他銀行,而作為買方的銀行將以40倍於資本的資金購買這些債務。推而廣之,銀行與銀行之間變成款貸和借貸人的關係。如果一家銀行欠其他銀行10億美元無法償還,造成結果就是所有人都會有麻煩,這就是金融海嘯的根本起因。
書中,作者會就信貸問題引發的金融危機詳加說明,為企業和銀行在如何處理信貸問題上提供切實的解決方案,列舉諸多實例佐證,是投資人和債務人都必備的知識金融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