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猴子,兩位相愛的人,兩段不同的命運。
德國銷暢作家Silvio Blatter近年醉心於繪畫藝術,在他的最新力作小說《兩隻猴子》(Zwei Affen),他將文藝復興時期知名尼德蘭畫家彼得.勃勒哲爾(Pieter Bruegel)的名作《兩隻猴子》(Two Monkeys,作者也以其名作為他的小說書名)融入小說情節中,杜撰故事男女主角同時被這幅畫吸引,也因這畫作而認識,最後雙雙跌落這幅畫背後的離奇事件。
原作《兩隻猴子》不過是勃勒哲爾創作於1562年的一張A4紙大小的畫作。畫作呈現廣闊野草上有兩隻被鐵鏈鎖住的猴子,這般景象讓人聯想到人的思想和肉身被緊緊綁住,無法飛出思想和欲望的桎梏,給人強烈的束縛和不安感。男主角Martin Holm在三十年前見過這幅畫,即使現在是1976年了,他也已經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但仍對這幅名畫難以忘懷,於是他專程從阿姆斯特丹飛到柏林,隻身來到收藏此畫的Dahlem博物館的東翼,再次站在畫作面前欣賞畫家筆下的情感。
對Martin來說,這幅畫作對他有很重大的意義,因它不僅影響了他的一生,甚至或許挽救過他的性命,每次看到它都如同注射一針強心劑般,為自己帶來飛出壓迫生活的動力。記得在1945年,當時只有16歲的他,被國家雇用在圖林根(Thuringian)的一個鹽礦工作,後又被安排將滿載金、白銀、銀和錢幣的條板箱從柏林拉到凱薩羅達礦井(Kaiseroda Colliery),以及在國立藝術館和油畫藝術館中,與其他差不多年齡的同伴在防彈櫃中收集館內的藝術品。當時的他根本不知道德國就快戰敗了,政府企圖將值錢的東西收藏起來,而他們這群年輕工人也在不久後註定得犧牲生命。
回首往事歷歷,當Martin再次站在《兩隻猴子》的畫作面前,再度欣賞這幅畫時,他又一次感覺到自己像畫中的猴子一樣被銬鎖住,無法自由地飛翔。現在他唯一願望就是買下自己深愛的《兩隻猴子》這幅畫作。在他出價時,赫然發現還有一位被此畫作吸引的年輕貌美、擁有銅紅色頭髮的瑞士女畫家Lore Doll,正在臨摹這幅成為她生活動力的油畫。
Martin和Lore因畫結緣,相識到相戀。一次,當Lore前往阿姆斯特丹探望Martin時,他們倆人間的愛情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畫中的兩隻被鎖銬的猴子冥冥牽動著兩段命運。
什麼是繪畫?繪畫時手需要什麼樣的技巧?繪畫時內心抱著什麼樣的態度?什麼是原創?什麼又是贗品?深愛繪畫藝術的作者Silvio Blatter用詩一般的細膩語言道出「繪畫」的本質,透過故事情節強調出一段搖擺於幸福或壓迫之間的愛情,同樣讓人捉摸不定,卻又能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