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rah Daily》和《洛杉磯時報》選為2025年最令人期待小說。
★ 《出版人周刊》和《書單》星級好評推薦。
★ 暢銷書《房間》(Room)作者最新力作。
擅長描寫密室囚禁的小說大師愛瑪.唐納修繼全球暢銷小說《房間》後,這次帶來的最新小說《巴黎快車》(The Paris Express)同樣以有限的空間為背景,製造一場劃時代的復仇計劃。
在書中,角色們是列車上的陌生人,他們被困在721號列車上,一同前往巴黎。對車上的乘客而言,這不過是一趟平凡的旅程。然而,對於當中的一位乘客21歲的Mado Pelletier而言,這趟旅程遠非尋常,它是一場復仇的行動。
貧困的現實與已故父親對資本家的怨恨——那些「應為勞工階級的痛苦負責的人」——讓她走上極端。她不禁思索:「為什麼法國沒有人學倫敦的愛爾蘭人,在火車上引爆炸彈?」她開始研究如何製造簡易炸彈,並將成品藏進一個午餐盒中,選擇有議員和工業家乘車的一天,將炸彈帶上巴黎快車。滿懷憤怒的她,已做好犧牲自己的準備——即便無辜者也將陪葬——只為讓「掌權者明白,世上再無安全之地。」
小說故事背景設定在19世紀末的法國,但諷刺地與現代每個人所面對的問題毫無不同。當時的工業革命導致工人流離失所,而政府與商界之間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繫,造成嚴重的貧富懸殊。如同火車車廂內,嚴格按照階級劃分。頭等車廂寬敞奢華,座椅覆有天鵝絨軟墊,腳下鋪著厚實的地毯,窗戶掛著精緻的蕾絲邊窗簾,車門鑲嵌著金邊摩洛哥皮革。二等艙的座位雖不豪華,卻也提供一定程度的舒適和隱私,而三等艙的座位則差多了,不僅狹窄且通風不暢,甚至只有無靠背的木質長凳可以保持平衡。其車廂的放置位置經過精心設計,可以吸收大部分的煤塵,更不用說在發生碰撞時吸收大部分衝擊力。
《巴黎快車》展現了一系列互不相識有趣人物之間的互動,透過多種視角詳細了解人物的生活──一位有抱負的女科學家正在與黑人美國畫家交談;一位堅強的俄羅斯人;有兩名負責給火車加煤和駕駛的鐵路工人,他們是一對戀人;還有穿著剪裁合身的夾克,頭髮抹著油,看起來衣冠楚楚,但怒火中燒的人。
隨著列車駛向巴黎,我們始終屏息以待,焦急地想知道,究竟是憤怒的正義占上風,還是人性的良知最終勝出。愛瑪.唐納修的文筆「宛如煉金術師般精湛」,《巴黎快車》是一部令人回味的傑作,毫不費力地捕捉到 19 世紀末的政治、魅力、混亂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