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授權英、美、德、西!
★英國科幻小說俱樂部首選書
★榮獲1951年首屆國際奇幻小說獎(The International Fantasy Award)
已逝小說家喬治.史都華(George R. Stewart)的經典奇幻作《地球存續》(Earth Abides)初版於1949年,期間總是推出新書封版本,從未斷炊。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曾說過,這本小說是他撰寫《末日逼近》(The Stand)主要靈感來源之一。
當疫病釀成地球絕多數人口滅亡時,倖存者如何重建人類社會?
1940年,舊金山。一名地理系學生伊瑟再次投入他最愛的野外探險。當他每次被世俗搞得心神不寧、思緒混亂時,他總喜歡到大自然尋找平靜與放鬆。但是這次,大自然似乎對他不太友善。一隻響尾蛇發出嘶嘶聲靠近伊瑟,並在迅雷不及掩耳的情況下,狠狠咬了他一口。伊瑟踉蹌返回自己的小木屋,盡力吸出毒素的同時,恐懼自己小命不保。
不久後,伊瑟開始高燒冒冷汗,甚至出現與蛇毒毫不相關的皮疹。病懨懨躺在床上的他,憤怒極了,因為竟沒有親友上門探望他的病情——莫非他被人遺忘了?更奇怪的是,病的迷迷糊糊的他,看到兩個人打開小木屋的門後,立刻逃跑,好像伊瑟是個恐怖的怪物。
就在伊瑟病情好轉、開車回家時,發現人類文明被一場病毒毀滅殆盡,就像一輛卡車輕而易舉壓扁一個易開罐般。為何伊瑟安然無恙呢?原來他體內的響尾蛇劇毒,成為拯救他性命的解藥。
伊瑟活下來了,卻沒有一絲毫的欣喜,壟罩他的是悲痛和茫然的情緒。既然活下來了,就要繼續生存。人類的滅亡彷彿尚未對客觀世界產生絕對的影響,至少舊金山還有水電,及充足(但荒蕪)的食物儲備。伊瑟與一隻狗結伴同行,他讀書、觀察、穿越整個城市尋找依然活著的人。伊瑟開車穿越整個美國,發現存活者寥寥無幾,失望萬分的伊瑟回到舊金山,意外巧遇一名倖存女性艾瑪,互生情愫。
喬治.史都華在小說中,天馬行空地想看看:在一種現實狀態下,文明如何演變和存活,以及是什麼樣的動力讓人類和人類文明繼續存在。精彩的是,他將小說主角伊瑟設定為一名在他的族人中是個知識智力發展最好的人,教授族人的孩子學習科學知識和閱讀。可惜的是,他沒有得到太多的支援。人們只對活著感興趣,無意去瞭解知識,也從沒想要瞭解這個「被上帝拋棄了的世界」。
《地球存續》與其他末日小說不同,也沒有電影刻意製造的瘋狂、顛覆、天才改變世界或正義與邪惡的交戰。這部小說中,活下來的人都是一些普通人,他們之中沒有天才科學家可以發明改變世界的機器,也沒有邪惡博士想要透過這場極致天災來控制宇宙和全人類。他們只是單純想活著!生活在舊金山,這裡氣候穩定,倖存者不用與天鬥爭。城市裡有取之不盡的資源。當電力最終耗盡,人們開始燃燈點蠟;當水庫枯竭,人們開始尋找溪流,甚至挖井。對他們來說,這樣的生活比從前更簡單、更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