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授權美、以!
這部小說的時空,橫跨三個不同年代的光景,交織三個關於尋找與思索的故事。
1901年,身為猶太難民的露絲一家人,乘船逃離大屠殺的歐洲,抵達自由國度美國。身在異鄉的他們,人生地不熟,在一場混亂推擠之下,誤以為愛爾蘭的科克郡(Cork)就是美國,匆忙下了船——這錯誤與搭公車提早下車是一樣的,只不過他們提早下船的國家與目的地橫跨一片海洋。露絲的爸爸是個優秀的劇作家,動筆寫下這個極好的緣分故事,因此,一家人決定將愛爾蘭當作中轉站,等到爸爸在這裡寫完這部偉大作品之後,再一起往西行,前往夢想中的美國。
1958年。他仍不開口說話。在閃姆完成自己的猶太成人禮後,他再也不開口說話。這情況持續好幾年,媽媽狠下心將他托給天主教的修女照護,留他住在教會的療養院。放眼整個愛爾蘭,猶太人極為少見,更何況是在一家小小的療養院裡,這使閃姆更孤獨。幸運的是,沉默寡言的守衛瞭解閃姆內心那份至深至沉的秘密,將它周全保存在緊閉的嘴唇與心扉,靜默守護他摯愛的人。
2013年。愛絲琳為了躲避愛爾蘭的經濟衰退,移居到倫敦。在致力投入自己事業的同時,也愛上一名兼職魔術師。若不是魔術師的家人堅持婚禮要由猶太教教士主持完成,愛絲琳可以會因一見鍾情,義無反顧地嫁給他。愛絲琳陷入兩難局面,是否必須因為別人而放棄自己的堅持。在這段掙扎中,她回首過去遇到的人事物——從一位不曾見過面的流浪女孩,再到一個再不開口說話而遭驅逐的男孩,令她深深思考:她是否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
三個故事主角各有令人同情的際遇,哪怕是身分的錯位、歸屬感的破裂、文化的隔閡、被排斥的冷漠,他們依然
堅持主宰自己的命運,渴望接納與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