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小說
更新日期:
2007-06-09
Light
Margaret Elphinstone
Canongate
January 2007
422p
書籍編號:
01-196
已有樣書,歡迎索書審閱!
● 內文簡介

曾以《The Sea Road》一書榮獲蘇格蘭藝術協會春季小說獎的得獎作家Margaret Elphinstone,再度揮舞擅長抒發細膩情感之袖,在她的第七本最新小說《燈塔光》(書名譯自:《Light》)一書裡,詩意地道出一座荒涼美麗小島上的守燈人生活,卻又讓現代測量器的科技侵擾了這座宛若世外桃源的島嶼,形成了人們對於新時代下的技術產物又害怕又好奇的對比衝突。

作者用四百多頁的文字精湛寫出島上三天來發生的一切,深刻地表現出兩個女人帶著三個孩子生活在一座孤島上,靠著守燈塔的工作過活,卻因二位男人帶著現代測量儀器準備在島上打造一座由電子儀器看守的燈塔,取代現有的人工燈塔,改變了一切。即使測量儀器能夠精確算出燈塔光的距離,卻永遠無法準確量出這一家人的愛、希望和悔恨的深度。

「燈房裡面除了『光』,就是燈油燃燒所散發出來的炙熱嗆鼻味道。門外,是最自然不過的黑暗。」 這盞光,亮自於英國馬恩島附近一座小島上的唯一一座燈塔,也是十九世紀初英國的最後一座人工燈塔。

1831年,五月。

這座島,很小很小,僅是一大塊被銀色海浪所環抱的岩石,上面蓋有些許的綠意罷了。住在這個小島上,只有守燈人一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這家人沒有男主人,只有兩個女人共同看守這座燈塔。

五年前的暴風夜奪走了露西的哥哥──燈塔看守人吉姆,孤單遺留下他的印度妻子迪婭和兩個女兒,很難在外謀生,而育有一名私生子的露西只熟悉這塊孤島上的生活,於是她們接替了吉姆夜夜看守燈塔的工作,薪水只有他的三分之二。日子雖過得清苦,這座小島卻是她們唯一的避風港。

原本平靜的生活,卻因兩個男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切。

他們受到政府的委託,帶著新技術的測量器,住進了她們的家,且告訴她們:政府打算利用新技術打造一座無人看守的燈塔,也是意味著這島嶼不再需要她們了。這兩位守燈女人驚恐地看著新技術即將讓她們失去家園,顛沛流離。為了捍衛自己的家園,女人和孩子們想盡辦法阻止他們,卻又情不自禁掉進這兩個男人身上散發出來的吸引力。對孩子們來說,他們原先的驚惶,卻也逐漸被沖淡在眼前的新科技,言談中流露出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嚮往。在面對這樣巨大的變化,這個特殊的一家人該如何自保求生呢?

這座人工燈塔的島嶼,是作者虛構出來的。書的開端,一幅這座島嶼的繪圖,卻讓人以為它真實地存在。

《燈塔光》這本小說虛構在這一個幽閉的環境,抒發了女性間的情誼、獨立自主的生活、孩子的情感,和對渴望瞭解外在世界的內心掙扎。它具備了女性小說的故事元素,卻也像一部描述十八世紀燈塔看守人生活的歷史小說。書中二位男人手中握住測量儀的現代儀器,似乎不斷地摧毀了我們的舊生活、舊習慣和舊事物,無不讓我們的內心生起對新技術的惶恐。它的故事場景雖是十八世紀的英國島嶼生活,卻與我們當下的生活狀態息息相關,因我們每個人對於襲擊而來的現代科技都有可能像書中的守燈人一樣,拒絕、惶恐又好奇。

 

● 作者簡介

Margaret Elphinstone擅長寫歷史小說,已出版了六部小說。其中,《The Sea Road》榮獲獲得2001年蘇格蘭藝術協會春季小說獎(Scottish Arts Council Spring Book Award for 2001),並被《List Magazine》選為「百大最佳蘇格蘭小說」之一(100 Best Scottish Books of All Time)。

 

● 媒體報導

「猶如格林蘭島的空氣一般清新的語句……如果你只想要速食式的閱讀,刺激的情節,令人激動的冒險,那麼還是離這本書遠些。這是一本如同故事發生的年代一樣老式的小說,緩慢而優美。作者用422頁只寫了3天島上發生的一切。美麗荒涼的小島透露著詩意。無論是小說的長度還是細節,都在挑戰你的閱讀習慣,卻完全值得你這麼做。如果你能靜靜地坐著,全神貫注閱讀,你將會沉醉在這個饒富趣味卻動盪不定的時代,熟悉守護燈塔的種種新奇方法。」—— 加拿大《環球郵報》

「又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一位『傳統』的作家,能讓年代久遠的故事,宛若我們當下的生活那般貼切。」── Kirkus Reviews

「在動情地描寫一個親密和睦的家庭如何共同度過難關的同時,Elphinstone以美好豐富的細節,迷人的筆觸描寫野生動植物和自然風光,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荒涼美麗的孤島。」—— 美國《書單》

「兩個女人在做家務,從外面世界來的男人開始測量小島。緊張慢慢升起。男人用望遠鏡、測量儀、繪製懸崖和峭壁,卻永遠無法準確測出對家庭的愛、希望和悔恨的深度——這才是小說真正的主題。」——《蘇格蘭人報》

「賦予小說中所有人物的長處和缺陷,使他們構成了一個非常令人信服的現實世界……透過這些複雜的大人和孩子們的所看、所感、所愛,作者揭露了失落的苦痛同時,又伴隨著些微的希望。小說的結尾並不是簡單地說出:『每個人從此都幸福地生活下去』。實際上,在小說的最後,露西將再一次站在燈塔上。她依然無處可去。在過去的這幾天,讓她看到比黑暗海面上的燈光更遠些的東西。」 ── 美國《舊金山紀事報》

「作者筆下的小島寫得十分真實,讓讀者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因打開小說的那一刻,一幅手繪地圖展開在我們的眼前。當知道這個小島完全是作者透過調查後,虛構出來的地方時,著實大吃了一驚。……小說如同吳爾芙的《燈塔行》(To the lighthouse)一樣,採用音樂奏鳴曲的結構。故事的開始和結尾都是兩個男人在一艘小船上。」 ──《蘇格蘭周日報》

「作者鍾愛細節式寫作,就像她筆下的測量員一般精確。這個小島被小心翼翼地虛構出來,每一處都有名字和故事,仿佛作者真的在懸崖上攀爬過;真的帶著她的皮手套挖過海雀的窩,把蛋帶回家當晚飯;真的種了一排蘋果樹好替蔬菜抵禦強勁的海風。.......她對小島生活的描寫是如此富有生氣和動人。」 ──《時代週刊》

「就像真是在燈塔工作一樣,對細節描述之真實令我震驚。……讓燈火不滅的上百種辦法,耳邊就響起了三趾鷗、海鴿、海鷗、刀嘴海雀和鷺鷥們的鳴叫聲。」 ──《周日先驅報》(Sunday Her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