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盛情推薦!
以改編成電影【裂縫】(Cracks)的同名小說榮獲IMPAC文學獎的知名作家Sheila Kohler,最新小說《給佛洛伊德的夢》(Dreaming for Freud)的創作靈感源自於佛洛伊德1905年發表的《少女杜拉的故事》(Dora: An Analysis of a Case of Hysteria),該著作詳細紀錄了患有歇斯底里症的少女杜拉(Dora)的病症,以及對她的家庭生活加以分析,是佛洛伊德一生中唯一寫下的非學術性長篇作品。
作者Sheila Kohler運用豐富的想像力,重新架構這個極具爭議的精神分析案件,讓小說的內容深具說服力,書中同時賦予女病患杜拉平等的發聲機會,以豐富多元的角度讓整起故事更增添戲劇性。
故事發生在1900年的秋天,佛洛伊德受到一位富有的企業家委託,為他18歲的女兒杜拉做心理治療。杜拉患有嚴重的歇斯底里症,只要遇到心理上的挫折或是緊張,就會不停的咳嗽、產生幻覺,或是肚子疼。
杜拉的案件,對於事業稍有起色的佛洛伊德而言至關重要,不僅是因為從每日的療程中所獲得的高昂診療費,佛洛伊德更希望能從杜拉的案件之中,找到驗證先前所發表的「精神分析學理論」的依據。
杜拉之所以被迫接受治療,是因為她指控父親的好友Z先生對她性騷擾,但是家人非但不採信杜拉的說法,更認為她有嚴重的幻想症。因此對於佛洛依德的心理治療,杜拉起先表現出極不耐煩的樣子,她總是斜躺在鋪了波斯地毯的沙發上,直盯著陳列在診療室裡來自希臘與羅馬的古物發呆。
佛洛伊德與杜拉的家人不同,他相信杜拉的每一句話,並且仔細聆聽,終於逐漸的獲得杜拉的信任。
在杜拉的陳述中,佛洛伊德得知,原來杜拉的父親與Z先生的太太有染,Z先生為了報復,才會轉而與杜拉發生不正當的親密關係。佛洛伊德起初對於杜拉的遭遇感到同情,隨後卻意有所指的表示,杜拉的內心其實對Z先生充滿了渴望,並非她所表現出的厭惡。
對於這項說法,杜拉感到不以為然,於是決定用佛洛伊德的著作《夢的解析》裡面的論述作為反擊──她向佛洛伊德講述了兩個充滿性暗示的夢境。
就在佛洛伊德認為能從杜拉的夢境中獲得啟發時,杜拉卻匆匆結束了短短11周的治療,留下令人不解的謎團。
杜拉究竟對佛洛伊德講述一個什麼樣的夢境?這位開啟現代心理治療的偉大心理學家究竟又與美麗少女談論些什麼?
在《給佛洛伊德的夢》這本小說中,作者以充滿張力的寫作手法,以及對於人物內心的細膩描繪,帶領讀者們一窺佛洛伊德與少女杜拉之間微妙的聯繫,並以獨特的觀點,重新演繹這部心理學史上重要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