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小說 (德文)
更新日期:
2013-03-28
Heimkehr in die Rothschildallee
Stefanie Zweig
Heyne
January 2012
320pp
書籍編號:
01-1524
已有德文電子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一齣在夢幻史詩中誕生的家庭血淚悲劇。德國暢銷女作家史戴芬妮‧子白希繼電影原著《何處是我家》後又一才華鉅作。

這是一本獻給生命鬥士的書,因為他們不畏險惡,為生存而奮鬥;這也是一本向當時堅毅婦女致意的作品,因為她們忍辱負重,延續繼起生命。

這本書是《羅特仕德大道》小說系列的第三部《羅特仕德大道的第三部:歸鄉》(Heimkehr in die Rothschildallee),講述史登貝克家庭成員在1941至1948年期間的悲歡離合。

1941年10月19日,法蘭克福的所有猶太人被帶到市場集合,準備運往東歐。史登貝克的私生女安娜(其生母為雅利安人、配偶則是德意志人漢斯‧迪耶茲)因為身分問題,得以成功將姪女芬妮在送往集中營的途中解救出來。戰火在1944年蔓延至法蘭克福。猛烈空襲讓城市大片地區灰飛煙滅,漢斯和家人卻幸運逃過一劫。

隨著同盟國告捷,集中營倖存的猶太人終於重見天日,重返故鄉,約翰‧史登貝克之妻貝琪也在其之列。然而,丈夫、女兒和孫子,卻逃不過浩劫,早已撒手人寰。一日,芬妮收到一個包裹,寄件人是納粹迫害期間藏身荷蘭的父親。

戰後經濟蕭條,物資缺乏,黑市猖獗,法蘭克福鬧起饑荒。在美國主導下,整個城市動了起來,邁向重建之路。大多數男丁戰死沙場,一息尚存的婦女必須化腐朽為神奇,從一無所有中換取溫飽。果敢的家族從未喪失生存勇氣,安娜的姪女維琪之夫很快就在商場上取得成功。

這部小說是猶太家庭在二戰末年及戰後一年的真實寫照。對貝琪和其家人而言,戰爭結束雖是嶄新開始,但戰爭造成的創傷,卻難以撫平。每當想起無辜喪生的親友,悲戚總是再度撼動心頭。猶太人的心緒在過去和現在的糾結中起伏。曾經痛下毒手的人們,個個嘗試撇清關係,無人願意承認那段仇視猶太的過往。面對昔日敵人,受害者如何以德報怨,揮別陰霾,迎向新生?

 

● 作者簡介

史戴芬妮‧子白希 (Stefanie Zweig),猶太裔德國作家,1932 年生。1938 年在納粹的迫害下隨家人遠走非洲,在肯亞的高原上度過童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返回德國。她創作的青少年讀物曾多次獲獎,筆下小說更是暢銷排行榜上的常客,所有作品銷售總計逾 750 萬冊。熱銷小說《何處是我家》(Nirgendwo in Afrika) 已改編成電影,由卡洛琳‧林克執導,並榮獲 2003 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她定居法蘭克福,擔任法蘭克福報紙《Frankfurter Neue Presse》的專欄作家。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