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齣在夢幻史詩中誕生的家庭血淚悲劇。德國暢銷女作家史戴芬妮‧子白希繼電影原著《何處是我家》後又一才華鉅作。
《羅特仕德大道的第一部:起家》(Das haus in der Rothschuildallee)的故事描寫: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在1900年1月27日這天慶祝他的41歲生日。小他一歲半的法蘭克福織品商約翰‧史登貝克位於羅特仕德大道的住宅外牆,也掛起旗幟慶祝。這位愛國商人還將 1895年7月出世的兒子取名為奧托,向當時鐵血宰相奧托‧俾斯麥致敬。
就在4個禮拜前,約翰‧史登貝克才與四歲的兒子和二度懷孕的妻子貝琪,從三德巷搬到羅特仕德大道。飛黃騰達的他,在大道上建造了一棟五層樓的出租樓房,家人住在二樓。新住所的設備新穎,甚至有獨立衛浴設備。原三德巷住處的女僕瑪莉亞繼續跟著史登貝克家,洗衣婦仍固定在每月第4個星期一前來上班。來自北方小村的女廚約瑟梵是位新聘的幫傭。
小名貝琪的貝兒塔‧路易斯,芳齡28,是珠寶商之女。高等女校畢業後,她還讀過一年住宿學校。1900年4月,貝琪產下龍鳳胎耶文與克拉蘿。八年之後,也就是1908年6月,她生了第四個孩子,並將新生女兒以已逝的英國君主維多利亞女王來命名。只是貝琪萬萬想不到,夫婿約翰的私生女安娜也在三週前出生。不倫戀的女主角芙列茲是販售絲線布疋給約翰的商販。她和約翰達成協議,不得揭發這段婚外情和結晶,母女的贍養費則由約翰支付。26歲的芙列茲因而搬到法蘭克福無人認識她的角落,對鄰居聲稱其水手之夫已於海難中喪生。
至此,和樂融融的史登貝克一家,還不知道捉弄命運的風暴即將來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大兒子奧托受徵召入伍,卻戰死沙場。戰前原本富裕的家庭,隨著開戰後的物資緊縮,每況愈下。流著猶太族血液的他們,在反猶太情結與日俱增的劣勢下,能否面對人生的重大挑戰和打擊?
作家史戴芬妮‧子白希藉由敏銳想像力、對歷史的考究,及浩蕩的人文精神,撰寫大時代背景下,一個法蘭克福猶太家庭的坎坷命運。藉由這個家庭故事,讀者可體會在德國的猶太人,在二十世紀初為家園奮戰、付出一切後,是如何在反猶太勢力下面對背叛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