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電影製片公司已買下改編本小說的電影版權!
社交活動被當成遊戲來進行時,便是場大騙局。亞歷山大‧布洛伊雪的小說《Fakebook》取材自最廣為使用的社交網站Facebook。他在書中探討發生於現今社會的網路社交風潮,透過虛擬和現實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加以批判。每個線上使用者的一舉一動、嬉笑怒罵,皆牽動著故事情節。藉由強有力的字句、精闢或揶揄的評論,加上引人入勝的照片,交友邀請就會接二連三湧至,即便陌生的網友鄉民,全都成為網路世界中的好友。沉迷臉書的使用者,將網路世界中的影響力當成人際關係的成敗指標;臉書就像是一個能夠決定使用者入流與否的法庭。
小說男主角弗利德‧庫茲邁爾骨子裡就是個註定失敗的傢伙,他無知、懶散、漫無目標,甚至連自己的日常生活都打理不好。大家都瞧不起他,也沒人將他當一回事。萎靡的個性,連帶影響感情生活,女友面對索然無味的互動,最終狠心棄他而去。萬事消極的人生態度,在面對性愛、玩樂和名利時,卻變得汲汲營營!在得知自己或許不久人世後,他有了「臉書若無名,一生成小卒」的體認,並決定採取行動,在臉書(Facebook)上實現自我。
他在臉書上創造一個新的身分「洛可」,並將夢想中的特質全都加諸其上。活靈活現的操弄,令所有人對這個偽造的身分不疑有他,給予讚賞與認同。他的雙重身分為自己開啟便利之門,他開始以洛可的名義報復那些之前對他冷嘲熱諷、落井下石的人們。從此,他的生活成為冒險園地,一幕幕的瘋狂場景游走在虛擬和現實之間,開創一個看似絢爛的新生活......。
作者將小說主角弗利德‧庫茲邁爾塑造為一個典型的臉書使用者,其行為,或「症狀」,鐵定會令讀者發出會心一笑。基本上,弗利德無時無刻不掛在網上,和他的前女友來回發接百無聊賴的訊息球。說是前女友,是因為她已經甩了弗利德。分手歸分手,但男方還是寧願讓歹戲拖棚。造成他感情失敗原因的,是他委靡不振、意志消沉的人格。這樣的個性,就算他想藉社交網站提升人際關係,也欲振乏力。
除了弗利德邊緣人的角色外,作者還運用重疊在本尊弗利德身上的洛可,產生精神和心理層次的混淆,以創造故事張力。弗利德身體裡隱藏著行動力十足的洛可,為他平淡單調的生活增添刺激。他喜歡透過洛可唐突的方式來面對問題,並處理棘手狀況。洛可這個身分,引起周遭朋友的關注、好感,甚至崇拜,成為名副其實的萬人迷,協助弗利德由冷宮重見天日。作者將弗利德和洛可之間的性格對比,及兩者角色間的游移,巧妙呈現,藉這個動人心弦的往返轉折,敦促讀者思考在虛擬世界和真實生活間尋找平衡點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