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小說 (德文)
更新日期:
2012-12-18
Das Kind, das nicht fragte
Hanns-Josef Ortheil
Luchterhand Literaturverlag
November 2012
432pp
書籍編號:
01-1473
已有樣書,歡迎索書審閱!
● 內文簡介

★德國亞馬遜全館暢銷排行榜#592

★蟬聯四周德國亞馬遜暢銷小說書榜

★出版不到一個月,在德國暢銷16,000本

漢斯約瑟夫.歐泰爾(Hanns-Josef Ortheil)是德國當代暢銷小說家,他的著作銷量超過一百萬本。一九五一年生於科隆的他,因他的母親受傷而併發嚴重的語言障礙,致使他到七歲才開口說話。小漢斯約瑟夫不會說話時,專注於閱讀,被喻是「先學會寫字、才學會說話」的作家。

他最新暢銷小說《不會發問的孩子》(Das Kind, das nicht fragte)男主角班傑明在小時候是位相當靜默的孩子,不敢向人提問,這個角色原型與小漢斯約瑟夫相似。

故事描寫:一個四月天,班傑明‧梅爾茲搭機飛抵西西里島第二大城卡塔尼亞。班傑明是人種學專家,他計劃在西西里島南部的濱海小城曼德利卡,對人類生活習慣進行研究。他已事先準備好一份週詳的問答集,以便與當地民眾順利產生互動。然而,他必須先克服內心的巨大恐懼,才能實際與受訪者溝通。即便其整個研究是建立在提問的基礎上,但他卻無法敞開心胸,道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班傑明‧梅爾茲的表達障礙,得歸咎其成長過程。

他有四位年長他許多的哥哥。童年時,畏於兄長的權威,他常噤若寒蟬。一切都由他們做主,身為家中排行最小的他全無置喙的餘地,就連最基本的詢問以確認是否瞭解對方所言,都不敢提出。他與家人用餐時永遠不發一語,有時他會在中途突然離席,將自己深鎖在房間內。當父母警覺到問題的嚴重性時,為時已晚。

他必須嘗試學習如何發問,這個成長過程卻困難重重。

雖然口拙,班傑明卻是一名絕佳的聆聽者。這項特質使他在曼德利卡廣受週遭夥伴歡迎,尤其是女性友人。在進行研究期間,他住在曼德利卡的一間民宿,老闆娘是一位喋喋不休的德國人,其沉默寡言的妹妹寶拉也住在這裡。她們開始與班傑明分享家族秘密與內心的情感世界。與此同時,班傑明也開始篤信上帝,展開天人之間的對話。

漢斯約瑟夫.歐泰爾所撰之《不會發問的孩子》這部小說,其實就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寫照,也是他對自身生長過程的探究。

繼《生命的發明》和《摩澤爾河之旅》這兩部作品之後,漢斯約瑟夫同樣在這部小說中探討緘默、言語和自我探索的議題,引領讀者堅持信仰、逐夢踏實,以等待雨過天青,看見人生彩虹。

 

● 作者簡介

漢斯約瑟夫.歐泰爾(Hanns-Josef Ortheil),德國作家,1951 年生於科隆。身兼作家、鋼琴家,並任教於席德斯罕大學,教授創意寫作與文化報導。

1979 年,歐泰爾出版第一本小說《關閉》,同年即獲得德國公共電視台ZDF所頒發的「觀點文學獎」。之後陸續出版了《荊棘》(1983)、《特務》(1989)、《藍道》(1996)、《偉大的愛》(2003)、《愛的渴望》(2007)等為數眾多的小說與散文。

他是德國最重要的現代作家之一,榮獲無數文學獎項,計有布蘭登堡文學獎、湯瑪斯曼獎、葛沃格哥拉瑟獎、克布倫茲文學獎、尼古拉斯波昂獎和伊莉莎白朗格賽文學獎等等。其小說作品已經譯成二十幾種語言於世界各地出版。

在歐泰爾的作品中,最令人稱道的便是他的歷史小說藝術家三部曲:《福斯蒂納之吻》(1998)、《在潟湖微光中》(1999),及《懺情者的告白》(2000),分別代表了他對繪畫、文學及音樂的熱愛。其中《懺情者的告白》以歐泰爾致力研究的莫札特為藍本,更讓本書充滿了真實又戲劇性十足的張力!

 

● 媒體報導

「這個義大利的夢幻愛情,是對抗德國冬季憂鬱的仙丹妙藥。」──Christel Freitag,NDR Kultur 廣播電台

「一個講述家庭成員階級及生活失序的柔情故事,也是一部描述重生和生命喜悅的小說。」──Margarete von Schwarzkopf,NDR 1 Niedersachsen廣播電台

「從《不會發問的孩子》這部作品上,我們看到一位全能的作者和一門出色動人的小說藝術。優雅的筆調、細膩的文字韻律和濃郁的氣氛,造就出這部傑作。」──紐倫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