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羅素(Richard Russo)的成名作《大智若愚》(Nobody’s Fool)搬上大銀幕,聲名大噪,還榮獲當年《時代》雜誌年度小說第一名,後來又以《帝國的崩塌》(Empire Falls)一書摘下普立茲文學獎,他的文學地位更是水漲船高。六年後,他的最新力作《嘆息橋》(書名譯自:《Bridge of Sighs》)在去年九月出版,同樣是《時代》雜誌暢銷小說排行榜座上客。
他在《嘆息橋》一書裡所描寫的小鎮生活,不單是一部精彩的小說而已,對於一個逐漸被掏空的紐約小鎮有精采著墨。
故事描寫路易士・查理・林奇(小名「路西」)六十年來一直生活在紐約州北部的湯瑪斯頓,他和一位名叫莎拉的女子結婚共同生活四十年,他們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他就像自己摯愛的、已逝去的父親一樣,是位天生樂觀的人,儘管生活中的種種因素拼命將他推向悲觀主義者,尤其是他那位控制欲強烈的母親。
一天,路西和莎拉準備進行一趟義大利之旅,與一位林奇家族擁有多年交情的朋友,也是一位數年前自我流放到義大利的小畫家波比敘舊。
這三個人的家庭生活彼此交錯,但他們每個人都過得不快樂。路西的父親是溫和的人,送牛奶存了一筆錢後,就與妻小守著一家小本商店。波比的家庭全毀在一位不值得一提的父親手上。莎拉的父親是位老師,卻終年走不出自己過去的醜聞,讓她的母親過著悲慘的生活,她自己卻同時愛上兩個男人。
因路西正在寫一部有關故鄉和家族的「歷史」,藉以解開生命中的謎團,包括他與這位老友之間友誼的真實本質。這些塵埃多年的往事再度勾起,包括童年期發生的一些片段──打架、誤會、情慾和誘惑,皆直接影響到他們成年後的生活。
這是一本典型的羅素小說,充滿小鎮風情,圍繞家庭生活。但作者刻意在書中加入一位流亡者的角色,使封閉的小鎮故事變得開放,構思巧妙,也讓這位流亡者的動機和經歷與故事三位主角的生活相呼應。
《嘆息橋》是個悲傷的故事,同名於書中主角波比的一幅畫作,他後來成為一位著名的藝術家。這幅畫是指義大利威尼斯的著名地標,暗喻所有人心中都有一處悲傷,哪怕是天生樂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