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者系列」第一卷《瀚海蒼狼》(The Wolf of the Plains)的故事描述:瀚海從來不憐惜弱者,一代又一代的征服者被它的鐵手套教養成像蒼狼一樣勇敢、狡黠、能忍百般痛苦以及具備無限耐心的種族。如果他們沒有成為征服者,就只是一具無名白骨。
十三世紀,蒙古首領「也速該」討伐宿敵塔塔爾部落,卻死在一名刺客手中。【作者認為是塔塔爾人的刺客。不過塔塔爾部落的失敗很可能是大金橫海軍節度使夾谷清臣的戰略步驟。金人不斷挑起蒙古和塔塔爾的戰爭,交替性扶弱除強,以維持草原勢力均衡。鐵木真的祖輩俺巴該死於金人的陰謀,而後蒙古衰落,塔塔爾崛起,導致了金世宗大定年間的邊患和夾穀清臣的北伐。也速該的反攻是針對塔塔爾後方的輔助軍事行動,類似烏孫與西漢夾擊匈奴。】
也速該的寡婦(訶額侖)、兒子(鐵木真兄弟)頓時失去依靠,族人不斷逃離不能保護部落的末路王孫。憤怒的訶額侖一度親自張弓跨馬,追上逃亡的族人,面斥他們忘恩負義。可是忘恩負義乃是瀚海的法則,蒼狼的子孫不是為榮譽而死的貴族,而是為戰利品而生的掠食者。沒有什麼能阻止他們服從瀚海的法則,忠誠於不能帶來戰利品的首領。他們早上被訶額侖追回,晚上又逃之夭夭。
十二歲的鐵木真不得不擔起生活的重擔,親自彎弓射獵,維持生計。生活的殘酷很早就教會他殘酷待人。據說,為了爭奪獵物,他毫不手軟地射殺親兄弟孛克忒爾,讓訶額侖終生痛苦。
也速該生前為鐵木真訂下的未婚妻孛兒帖,也被塔塔爾人搶走。這個在草原部落中不算是特別嚴重的暴行。蒼狼的子孫不是崇拜淑女的十字軍騎士,女人和牛羊一向是主要的戰利品和戰爭的主要原因。少年鐵木真第一次走上戰場,奪回──或者不如說奪取──了孛兒帖,因為這時他除了自己的家庭和患難朋友劄木合之外,沒有任何追隨者,孛兒帖並不在他的掌握中。這場第一次的勝利不僅為他帶來自信心,也樹立善戰的名譽,這種名譽會帶來越來越多的追隨者。
鐵木真現在領導一個小團體,他和當時的刎頸之交、後來的生死冤家劄木合是團體的核心。劄木合足智多謀,清楚知道對於弱者而言,選擇好的盟友(保護人)比什麼都重要。他們投靠草原的霸主──克烈部的基督教酋長王汗(一般認為他就是馬可‧波羅記載、達‧伽馬和亞歷山大六世教皇尋找的約翰長老)。王汗收鐵木真為養子,在他的神威下,盜走也速該族人和牛羊的各個部落也乖乖交還過去搶得的贓物。
金章宗結束了金朝的黃金時代。昏憒的中都宮廷失去了掌握草原形勢的能力,他們繼續把危在旦夕的塔塔爾人作為打擊目標。大將軍完顏襄最後一次北伐的勝利是依靠王汗和鐵木真的苦戰贏得的,他們兩人都得到了朝廷的官爵和賞賜。這次自殺性勝利永遠破壞了金人統治草原的基礎----蒙古和塔塔爾的世仇。鐵木真不忘舊仇,毫無憐憫地殺盡了十五歲以上的塔塔爾人。
誰應該繼承蒙古人對瀚海的唯一統治權?王汗的養子鐵木真還是王汗的親子桑昆?足智多謀的劄木合嫉妒昔日的朋友淩駕于自己之上,教唆桑昆父子反對鐵木真。然而,劄木合顯然是個智力發達又身體懦弱的策士型人物,當他拼湊起來的聯軍進入戰場時,他卻在一處局部失敗的驚嚇之下臨陣脫逃。本來就不團結的聯軍各奔東西,斷送了桑昆父子的希望,兩人都在流亡中死去。
劄木合一旦離開面對面的危險就會恢復活力和智慧。他馬不停蹄地遊說雄踞西域的乃蠻人首領塔陽汗反對鐵木真,然而兩軍一旦交鋒,他又故伎重演,置乃蠻人於絕地。塔陽汗重傷而死,劄木合已經無處可逃,終於被賞金獵手帶到鐵木真面前。鐵木真在這之前和之後從來不知道什麼是寬恕,卻無法下手處決少年時的朋友和恩人。
征服者懇求俘虜再給他們一次做朋友的機會,可是戰場上怯懦的劄木合在死刑面前恢復了尊嚴,要求體面死亡的權利,宣稱他一定還會做他已經做過的事情。鐵木真滿足了劄木合的要求,給他王族的死亡,也告別了自己飽經憂患的少年時代。他走出營帳,在萬軍擁戴下接受成吉思汗(一個瀚海的皇帝)的尊號。從此,他不會再有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