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小說(科幻)
更新日期:
2011-08-08
I, ROBOT: To Protect
Mickey Zucker Reichert
NAL/Penguin
Nov. 2011
476p
書籍編號:
01-1115
已有電子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八次雨果獎、二次星雲獎暨科幻界最高榮譽「科幻大師獎」得主以薩‧艾西莫夫(Isaac Asimov)被封為「現代機器人故事之父」,因他筆下的〈機器人系列〉是科幻迷最愛的經典作品,沒有艾西末夫,就沒有現代機器人。這些故事象徵是機器人系列的燦爛起點,同時,艾西莫夫打破科幻史上的人機對立公式,創作出名史留青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

英、美多位享譽文壇的著名科幻作家及後起新秀無不崇拜艾西莫夫的機器人故事,甚至毛遂自薦撰寫續集,始終沒有獲得以薩‧艾西莫夫基金會的點頭。美國企鵝集團旗下出版社NAL即將問市的精裝本〈我,機器人〉系列,是已獲得以薩‧艾西莫夫基金會正式授權的〈機器人系列〉精彩續作,故事背景與核心角色忠於阿西莫夫的原著。第一部《我,機器人:保護》(I, Robert: To Protect)將於11月出版,之後計畫陸續出版第二部《我,機器人:服從》(I, Robert: To Obey)和第三部《我,機器人:保存》(I, Robert: To Preserve)。

蘇珊‧喀爾文博士和羅伯特機械人公司是阿西莫夫經典代表作《我,機器人》、《機器人與帝國》系列的核心角色。在續集新作裡,年輕的蘇珊由工科生變成醫科生,性格也由乖戾霸道的科研人員化身為和藹可親的知性女郎(這個性格轉變設定很可能是上世紀50年代,美國人心目中的女博士是理性超群、感情變態的稀有物種,隨者日後女博士人數增多,形象也慢慢演變成為社會普通成員,更添故事時代感)。她不再錯過青春,也沒有笨拙地倒追小學弟,或受到機器人欺騙……。

故事描述:2035年,蘇珊‧喀爾文博士從湯瑪斯‧傑弗遜醫學院畢業後,在一家曼哈頓教學醫院實習,跟隨導師布倫特伍德‧洛克,以及同她地位相仿的一批青年科學家雷明頓和肯德爾共事,醫療照顧一群精心挑選的絕症患者。他們將接受最新、也是最孤注一擲的納米治療。他們將羅伯特機械人公司開發的微型機器人「保護者」注入病人的脊髓,讓機器人灌入全身,完成人力所不及的治療和調整。同時,「保護者」會將獲得的資訊發送到研究小組的電腦網路,尤其是有關人類思維和認知的秘密。

事實上,這是一種心靈掃描,近乎全知全能的上帝。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人類科學的新紀元,無數身患絕症的孩子就能從瀕死邊緣被挽救回來。即是這樣,蘇珊仍為此深感不安。同事肯德爾對於蘇珊的疑慮很不以為然,認為這無非是混亂的政治認知干涉科學的另一個例證。蘇珊心裡產生一種不祥的預感,卻無法構成一個足以搬到檯面上的合理反對意見。她只能不斷向病人家屬重複官方的安全保證,自己心理卻忐忑不安,只有在回老家時才向父親約翰傾訴。

一天,開始戀愛交往的蘇珊和雷明頓在出遊時,遭到瘋狂恐怖分子的襲擊,即使兩人最後幸而生還、恐怖分子也自殺,他們心懷恐懼地前往約翰‧喀爾文家裡報告發生的事情。約翰是第一位最早意識到機器人存在危險性的人,卻也是最不願意將機器人一棒毀滅的人。他寧可相信羅伯特機械人公司不是貪婪的魔鬼,只是犯了錯誤的先驅者。他們的發明就像西元前的水鐘和一百年前的互聯網一樣,終究會生產出遠遠勝過原始型號的後裔,永遠改變人類的生活。

可是一場不可預期的災難終究降臨了。四歲的患童薩里卡被注入機器人之後,大腦竟然無預兆的、無原由的陷入狂亂狀態,殺害了另一個孩子雷安。按理來說,七歲以下孩子沒有為自我行為負責的能力,可是這個「薩里卡-機器人-電腦網路」的聯合體怪胎能算是個小孩子嗎?甚至於,他也算是人類嗎?醫院如果把一個貌似兒童的高效殺人機器人交還給社會,會有什麼樣的下場?更可怖的是,一些已被醫師診斷「痊癒出院」的病人會不會出現同樣的症狀?曼哈頓教學醫院和羅伯特機械人公司因為此樁意外事件頓時陷入狼狽不堪。

在〈我,機器人〉系列的續作裡,著名科幻小說家Michey Zucker Reichert傳承艾西莫夫的故事軸線,與羅伯特機器人公司共同成長,甚至雕塑出一位比男性作家筆下更情感豐富的女科學家形象。

 

● 作者簡介

Mickey Zucker Reichert 生於1962年,是位美國執業醫師,也是筆名Mariam S. Zuckerk的知名暢銷科幻小說家。她最著名的作品是根據挪威神話、以全新視野創作的小說書系《末日決戰》(Renshai series)。

 

● 媒體報導